由於行業壟斷始終難以打破,石油天然氣交易一直是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和衆多現貨交易市場夢寐以求,但又難以下咽的硬骨頭。不久前,中國證監會批準了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
近日,上海市政府又批準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展石油和天然氣現貨交易,這一系列舉措意味着,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石油天然氣交易的嘗試。當然,是資源和管網壟斷拴住了市場配置資源的繮繩,還是市場無形之手打破壟斷鐵鏈,或許還有很多人質疑。但市場環境今非昔比,以價格爲龍頭,以市場爲突破口,有利於推動壟斷體系的打破。
對國內天然氣上遊企業高度壟斷的問題,行業壟斷並不影響現貨交易市場的發展,“三桶油”手中的資源高度集中,同樣可以通過市場手段來進行交易,但在這種體系下,交易不會太活躍。
林伯強同時指出,未來天然氣現貨交易能否活躍,關鍵看兩點:一是價格管制能否放開,二是市場參與主體夠不夠豐富。
事實上,我國一直在努力推動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在2014年11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要求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
頂層設計的推動將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進程提供動力,同時也爲我國石油天然氣交易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
業內多位專家認爲,當前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正逢其時。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認爲,近期國際油價出現了明顯的下跌態勢,這爲天然氣價格改革提供了較好的市場環境。在國際油價大幅度下跌的情況下,天然氣價格也會相應疲弱。
林伯強也表示,今年以來,石油、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給上市原油期貨、放開天然氣價格管制提供了良好契機。預計2015年將可完成存量氣、增量氣價格並軌,這意味着非居民用氣與替代能源的價格基本理順,天然氣門站價將有條件進入市場化定價。
一旦終端價格可以放開管制,參與市場交易的主體就會快速增加。特別是,作爲一個國際性的平臺,只要交易規則和品種設計符合國際慣例,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境外資源進入平臺,屆時,“三桶油”的壟斷局面將被打破,而市場交易也必將活躍起來。
從短期來看,上遊資源壟斷會制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隨着市場逐步放開,特別是國際資源的進入,交易市場將成爲打破壟斷的重要抓手,將有利於國際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價格體系的完善。
Copyright © 2017 成都四川省世嘉鑫宇實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蜀ICP備17029042號-1